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型,临床常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该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治疗后极易复发等特点。颈椎病是多种疾病的根源,其退行性病变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
一、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颈椎病(cervical syndrome)是因颈椎、颈椎间盘、韧带退行性改变,导致颈椎失稳、压迫邻近组织结构如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其发病率据报道在1.7%~17.6%,40至60岁为高发年龄。
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主要因为颈椎间盘和颈椎及其附属结构的退行性改变引起。
1. 椎间盘 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一般在30岁以后即开始。髓核脱水变薄,椎间隙变狭,使纤维环及周围韧带变松弛,颈椎稳定性减弱,更易进一步劳损及退行性变。纤维环变性及椎间隙狭窄使椎间盘易于向后及侧方突出。颈4、5,颈5、6椎间活动度最大,应力也最集中,最易受损伤。
2.椎体及其附属结构 椎间盘变薄引起颈椎不稳时,其周围韧带常受异常应力的牵扯,致其附着点损伤引起骨赘增生。椎间隙变狭窄也使后关节与钩椎关节应力增加,使其受损伤及增生。易发生增生的节锻尼斯人81818官方网站来挝5、颈6、颈4及颈7。
3.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增生,黄韧带肥厚等可引起椎管狭窄,导致脊髓型颈椎病。钩椎关节、后关节增生,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可压迫或刺激神经根、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引起相应症状。
4.血管因素及化学因素
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样,不能单纯用机械压迫因素来解释,还有血管因素和化学因素在起作用,因而引起水肿及炎症引发或加重了神经症状。
二、办公族谨防颈椎病
日益变快的工作节奏使现代都市人深感生活之重,不容忽视的是,颈椎病正随之而悄然危害着“办公族”的健康。一项最新的临床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一向为人忽视的颈椎病的患病率正逐年上升,已达17.3%,并正呈现年轻化趋势。许多人因忽视对颈椎病的预防治疗而健康受损,并造成令人扼腕叹息的后果。
该如何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呢?
严防急性头、颈、肩外伤
因为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颈椎病,应积极预防。
纠正不良姿势,防止慢性损伤
如长时间卧沙发、俯卧位转头动作都应纠正。
合理用枕
因为人熟睡后肌肉完全放松,只靠椎间韧带和关节囊来维护颈椎结构的正常关系久之发生劳损而造成颈椎失衡,许多病例都是由于使用枕头不当引起颈椎病,故而科学合理用枕极为重要。合理枕高应该是:仰卧时头枕5厘米,颈枕11厘米,侧卧位15厘米,即仰卧位用枕要低,侧卧位则宜略高而不宜低。
预防工作、学习造成的慢性劳损
长期伏案工作者要多参加平衡运动与工作姿势相反的运动。伏案工作半小时左右后,就改变头颈部体位,活动颈部,缓解颈肌紧张。调整桌面高度与倾斜度。可制作一桌面呈10度至30度的斜面工作板,伏案工作时能减少颈椎前屈和颈椎间隙内压力。长时间写字时,颈椎往往处于前屈、右旋、左偏的姿势,时间久后,可造成颈椎出现弧度改变,因此应强调“1尺、1寸、1拳头”的正确书写姿势。